魯班,姓公輸,名般。又稱公輸子、公輸盤、班輸、魯般。魯國人(都城山東曲阜,故里山東滕州),“般”和“班”同音,古時通用,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。 大約生于周敬王十三年(公元前507年),卒于周貞定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444年),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,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,從小就跟隨家里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工程勞動,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,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。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,兩千多年以來,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,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。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。
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(國家優質工程)”(簡稱“魯班獎”),原名“建筑工程魯班獎”,是原中國建筑業聯合會為貫徹執行“百年大計、質量第一”的方針,促進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的全面提高,爭創國際先進水平,在建設部的支持下,于1987年設立。
魯班獎的定名,創立時曾進行過充分的討論,提出過金雞、金龍、百花、長城、魯班等六七個名稱,經過行業人士的反復研究,最后決定將該獎名稱以中國建筑業的祖師爺魯班的名字命名,稱為“建筑工程魯班獎”,簡稱“魯班獎”。
對獎品魯班金像的設計參考了大量的歷史資料,最后沒有采用魯班廟堂中道家神像的造型,而是按照歷史傳說和記載,把魯班塑造成一個春秋時期魯國裝束的工匠,左手持墨斗曲于胸前,右手持“班母”拉出墨線停于腰側。金像底座正面粘貼刻有獲獎工程和承建單位名稱的鍍金標牌。自1987年頒獎以來,獎品的形象也得到了海內外的一致好評。
以下是我司制作魯班獎雕塑的過程。
|